新闻动态

首页-新闻动态

出水氨氮偏高,怎么办?手把手教你调试步骤!

出水氨氮偏高,怎么办?手把手教你调试步骤!

未标题-1.jpg

导读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氨氮含量是一项关键的水质评价指标,其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处理效果的有效性和达标程度。当面对出水氨氮偏高问题时,必须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调整措施以恢复水质至合规状态。


01污水处理中出水氨氮偏高的主要原因


设计与运行参数不合理


生物脱氮工艺条件不当 :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受温度、溶解氧、污泥龄等因素影响显著。如曝气时间过短或曝气量不足可能导致氨氧化不完全;缺氧池体积配置不合适或回流比设置不合理则可能限制反硝化进程,进而导致氨氮去除效率降低。


进水负荷冲击或变化频繁


氨氮负荷过高 :如果进水中氨氮浓度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超出了系统原有的处理能力,就可能导致出水氨氮偏高。

碳源/氮源比例失衡 :在硝化-反硝化反应中,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起到关键作用。若废水中碳源不足,会影响反硝化菌的活性,从而降低系统的脱氮效果。


微生物群落结构失稳


有毒有害物质 抑 制 微生物活性:某些废水中的重金属、化学品或其他有毒污染物会抑 制 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和代谢功能,导致氨氮转化受阻。


过度消 毒 或药剂添加 :过度使用消 毒 剂或者某些化学絮凝剂可能对有益微生物产生毒性作用,破坏了微生物生态系统,间接影响氨氮的去除效能。


设备故障与维护不当


曝气设备损坏 :曝气设备故障会导致好氧区无法提供充足的溶解氧进行有效的硝化反应,从而使得氨氮无法有效转化为硝酸盐。


回流系统失效 :硝化液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无法实现硝化液的有效循环利用,直接影响反硝化阶段的进行,进一步加大出水氨氮浓度。


02污水处理中降低氨氮的四种主要方法及适用场景


生物脱氮技术(适用场景:各类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硝化-反硝化过程优化:通过调整A/O、SBR等工艺中的运行参数,使得氨氮在好氧条件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被还原为氮气排出。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如ANAMMOX工艺:适用于高氨氮浓度且C/N比低的废水处理,直接将氨氮与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化学法(适用场景:氨氮浓度较高,有足够空间设置相应设施的污水处理项目):


氨吹脱法:适用于含有大量氨氮且可接受较大能耗的废水,通过提高pH并加热使氨以气体形式逸出,然后进行吸收。


离子交换法:适用于对处理水质要求严格或需深度去除氨氮的场合,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氨氮,但树脂再生过程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与二次污染风险。


物理化学法(适用场景:处理氨氮浓度波动大或者难以生物降解的废水):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沸石等吸附材料吸附废水中氨氮,尤其适合处理浓度较低或间歇性排放的氨氮废水。


化学沉淀法:通过投加化学试剂(如磷酸铵镁)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实现氨氮的去除。


膜分离法(适用场景:高价值废水回收再利用或对纯度要求高的场合):

反渗透(RO)、纳滤(NF)等膜分离技术,可以在压力驱动下有效截留废水中的氨氮离子,达到深度除氨的效果,但膜组件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03基于生化法的出水氨氮偏高调试实例步骤


氨氮过高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如A/O法、SBR法、MBR法等)、物理化学法(如吹脱法、离子交换法、折点氯化法、吸附法等)。以下是一个基于生化法的出水氨氮偏高调试实例步骤:


初步诊断与评估: 


首先对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进水量、水质、污泥浓度、泥龄、溶解氧、pH值等因素,判断氨氮超标的原因是否可能为负荷过高、供氧不足、泥龄过短、硝化菌数量不足等。


调整运行参数:


降低进水负荷:控制进水氨氮浓度在设计范围内,减轻微生物处理压力。


提高溶解氧:保证曝气充足,将好氧池内的溶解氧维持在2mg/L以上,为硝化细 菌 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


调控泥龄:适当延长泥龄,给予硝化菌更充分的生长和繁殖时间。


控制pH值:硝化过程要求pH值在7.0-8.5之间,应保持适宜范围以利于硝化反应进行。


投加硝化菌种: 如果系统内硝化菌数量严重不足,可以考虑投加外源硝化菌种,加速启动或恢复硝化过程。


优化工艺流程: 若有必要,可考虑改进工艺流程,比如增加缺氧/好氧交替阶段(如A/O工艺)以强化硝化反硝化效果;或者引入膜生物反应器(MBR)等高 效 处理单元,提高氨氮去除率。


连续监测与调整: 在实施上述措施后,需连续监测进出水氨氮浓度变化,并根据实际结果不断调整操作参数,直至出水氨氮达到排放标准。


定期清理和维护: 定期清理污泥,避免因污泥老化、中毒等原因影响系统的硝化效果。


以上仅为一般性调试步骤,具体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工艺特点灵活制定。


04

针对出水氨氮偏高的调试参考步骤



实际运营调试中,针对出水氨氮偏高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调试:


水质分析与评估:首先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进行详细的水质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氨氮、COD、BOD、pH值、溶解氧、SS等指标,并结合当前工艺运行参数(如曝气量、污泥浓度、泥龄、回流比等)进行综合诊断。


优化运行参数:

曝气控制:若发现溶解氧不足,应适当增加曝气量,确保硝化反应有足够的氧气供应。一般情况下,硝化过程要求好氧池内的溶解氧维持在2mg/L以上。


提高污泥龄:如果是因为泥龄过短,导致硝化菌群数量不足以有效转化氨氮,可考虑降低排泥速率,延长生物系统的泥龄,以利于硝化菌种的增长和繁殖。


调整进水负荷:根据设计处理能力,限制过高氨氮负荷输入,避免冲击系统,给微生物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氨氮去除。


优化回流比:在A/O或A2O等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的工艺中,合理调整硝化液回流比,保证充足的硝化液回流至前端,为氨氧化提供足够的硝酸盐。


培养硝化菌群:如果系统内硝化细 菌 数量不足,可以通过引入含有丰富硝化菌的活性污泥或者接种专门的硝化菌种,同时配合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快速繁殖。


连续监测及调控:在调整过程中要持续监测进出水氨氮浓度变化,以及整个生物系统的其他关键指标,灵活调整各项运行参数直至出水氨氮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特殊情况处理: 若是由于毒性物质抑 制 了微生物活性导致氨氮降解效果差,需找出并消除这些有毒物质的影响。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和调整。